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时代,焦虑似乎成了我们生活中的“常客”。特别是对于大学生而言,学业、人际关系、未来规划……都会让我们感到焦头烂额,成为焦虑情绪的来源。 其实,焦虑是人类的正常情绪反应,当我们面临挑战、困难或危险时,焦虑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警觉和应对能力,在面临考试、竞赛、环境变动等情境时,感到焦虑也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但我们要警惕的是,如果焦虑情绪一直得不到调适,长期持续地感到焦虑,那就容易演变为焦虑症。 本期推文让我们揭开焦虑症的神秘面纱,探讨如何在丰富多彩的大学时光里应对“成长的烦恼”。
认识焦虑症:
相较于焦虑情绪,焦虑症则是一种更为严重的情绪障碍,表现为无法控制的焦虑和担忧,这种焦虑通常没有明确的原因或对象,且持续时间长。焦虑症症状包括但不限于:
? 持续性的不安和担心
? 心悸、出汗、四肢发冷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 易怒,尤其是对亲近的人发脾气
? 失眠,对声音极度敏感
焦虑症可以分为慢性和急性两种:
? 慢性焦虑:在没有明显诱因的情况下,表现为对各种生活琐事过度担心,感觉惶惶不可终日。
? 急性焦虑:表现为发作性的极度焦虑、恐慌不安,可能伴有呼吸困难、心跳加快等症状,严重时被称为惊恐发作。
焦虑症症状表现:
大学生焦虑症的症状主要表现在学习和人际交往中,具体可以分为精神性焦虑和躯体性焦虑两类。
1.精神性焦虑:表现为无明显原因和对象的紧张不安、烦躁、易激怒,提心吊胆,预感会发生不幸但又说不出具体事件。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下降,导致学习工作效率低下。
2.躯体性焦虑:如肌肉紧张、颤抖、坐立不安、来回走动、经常变换姿势等。还会出现植物神经系统功能亢进,如血压升高、心跳加速、呼吸变深变快、心慌、胸闷、口干、多汗等症状。
大学生为何易感?
大学生活是一段充满挑战与不确定性的旅程,从高中到大学的角色转变、对未来职业的不确定性、社交圈的重新建立……这些都可能让我们感到迷茫和焦虑。加上学业负担、人际关系的复杂性,焦虑情绪就容易悄然滋生。具体诱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不合理用脑:为了提高学习成绩或顺利通过考试,大学生常常熬夜复习,导致作息不规律,大脑不能得到充分休息,诱发焦虑。
2.人际关系紧张:进入大学,室友和同学都来自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成长背景,如果缺乏一定的社交技巧和经验,就容易导致与室友或同学关系紧张,诱发焦虑。如果这种焦虑现象持续出现就可能出现社交焦虑症,表现为害怕某种特定情景,甚至回避社交。
3.就业压力大:如今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愈发突出,就业竞争压力大,而父母对子女期待过高,大学生本人对就业期待也较高,现实的残酷会导致其产生就业焦虑。
4.社交媒体的影响: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攀比现象也越来越突出。在社交媒体上,人们可以看到他人精心设计和展示的理想化生活片段,长时间接触类似的信息,人们容易产生自己过得不幸福、生活不美好的错觉,从而产生攀比心理。尤其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大学生来说,这种不自觉的比较更容易引发攀比心理,从而感到焦虑甚至抑郁。
5.生活自理能力差:进入大学之前,除了学习事事都由家长包办,缺乏独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进入大学后要转变角色,容易产生生活适应问题,如果无法尽快适应,也会诱发焦虑。
6.感情影响: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晚期,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对恋爱和爱情的认知也不深刻,常常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在恋爱过程中,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易产生摩擦或争吵,但遇到问题时又不知如何沟通,所以恋爱总是难成正果。在恋爱过程中产生的种种问题,也极易导致焦虑情绪的产生。
应对策略:
1.合理用脑,劳逸结合:学会合理分配学习时间,不要等到期末考试时再临时抱佛脚,保证充足的休息,感到焦虑时可以通过跑步、听音乐等方式转移注意力,缓解焦虑情绪。
2.改善人际关系:主动与舍友、同班同学交流,学会倾听和尊重,提升沟通技巧,建立真诚的友谊;多参加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广泛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改善内向性格,缓解人际关系紧张。
3.正确面对就业:在校期间努力学习提升自己各方面能力,通过与学长学姐沟通交流,咨询就业问题,增强自信心,缓解就业压力。
4.正确看待社交媒体:要认识到社交媒体的双重影响,一方面,它给我们提供了交流、分享和建立关系的平台,增强社会归属感和支持感;另一方面,如果我们一味地沉浸于社交媒体所绘制的理想生活中,可能会丧失对现实生活的兴趣和追求。因此,我们要保持理智和警惕,合理使用社交媒体,把更多注意力放在发现自己生活的美好上。
5.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多与老师、同学沟通,进行简单的宿舍整理等行为,开始有意识地进行时间管理、财务管理、生活管理,有助于缓解症状。
6.积极沟通,解决感情问题:掌握必要的恋爱沟通技巧,产生摩擦和冲突时多与对方沟通,不要情绪化,告知对方自己认为两人之间的问题,并一起想办法解决,而不是一味地冷战或吵架。
7.寻求专业帮助:如果焦虑情绪持续存在且严重影响生活,应及时寻求心理咨询或精神科医生的帮助,通过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症状。
焦虑,是成长路上的一块绊脚石,但也可以是推动我们前行的动力。关键在于我们如何面对它,如何学会与之共舞。本期推文通过介绍焦虑症的症状、诱因及应对策略,希望大家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采取有效的措施缓解焦虑情绪,保持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