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师生在后台留言说,睡觉总是做梦,感觉睡醒了依然很困。也有人咨询最近有些失眠,每天就睡四五个小时,前来寻求帮助。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睡眠那点事儿。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儿,睡不醒的冬仨月。”在一年四季困意如潮的日子里,有一个疑问紧紧围绕着我们:为什么会越睡越困呢?
很多人都把自己睡不醒的原因归结为睡眠时间不够,其实这是一个误区。有这样一个心理学试验:
1977年,穆拉尼曾指导四对有强烈缩短睡眠时长愿望的夫妇进行试验。试验采取的是逐渐缩短睡眠时长的方法。与此同时,为了使该项研究更具科学性,这四对夫妇每周要有三天时间在家接受脑电图监测。他们采用的方法是:首先,每两周缩短30分钟睡眠时间,逐渐将睡眠时长缩短到5小时,这样坚持一个月;之后,在此基础上逐渐、适当地调整睡眠时长,以被试白天无明显困意为标准。
半年以后,这八人中有两人每天睡5.5小时,四人每天睡5小时,两人每天只睡4.5小时。对他们进行身体和智能的全面检查后,未发现有任何能力降低的迹象。此时这八人都变成了短睡眠者。坚持了半年后,再让他们自由选择睡眠时长,停止一切试验。一年后追踪观察发现,八人的平均睡眠时长为6小时,一切正常。穆拉尼的试验证实,人类的睡眠时长是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缩短的。睡眠时长缩短不会对我们的健康产生绝对的不良影响,主要还是看自己习不习惯。
越来越多的睡眠专家认为,人的睡眠时长不能一概而论,主要是看自己的身体要经过多少小时的睡眠可以恢复精神和体力。我们通过睡眠休息,只要醒来后感觉自己体力充沛、精神抖擞,就可以说是睡了一个好觉。因而,把自己睡不醒的原因简单归结为睡眠时长不够是不科学的。
人的睡眠是有节律的,深睡眠和浅睡眠交替反复进行,直到清醒。一般认为,浅睡眠占人全部睡眠时间的47%~60%,深睡眠占13%~23%,剩下的时间则是在做梦。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深度睡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熟睡,也有人称它为“脑睡眠”。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深睡眠时人的大脑皮层细胞处于充分休息状态,对稳定情绪、平衡心态、恢复精力有重要作用。可以说,如果有一场酣畅淋漓的熟睡,不论我们的身体如何劳累,都可以得到有效的缓解。
大脑经过深睡眠期已经得到休整,希望接收到“工作”的命令时,我们却还在睡觉。如果我们一再地给它下达睡觉的指令,大脑就会用浅睡眠的方式执行命令,让我们不断做梦,感觉总是睡不安稳,身体也会变得有些沉重。我们醒来后,更是觉得大脑浑浊,疲惫异常。这时,我们就会有种困乏的感觉,认为自己还没睡醒,奇怪自己怎么会越睡越困。
人体血液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它们最直接的作用就是调节人的呼吸,是人体强有力的呼吸剂。如果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高,就会影响脑细胞代谢,降低脑细胞兴奋度,抑制皮质活动。健康的成人在睡眠状态时,呼吸会越来越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就会增加。有研究认为:一个正常人,醒时血液中二氧化碳分压平均为41毫米汞柱,入睡1小时后就会上升到44.6毫米汞柱,睡的时间越长,浓度就越高。按这样的上升速度,10个小时以上的睡眠就可以将血液中蓄积的二氧化碳变成人体内的天然麻醉剂,让人昏昏沉沉,很难清醒。
睡眠是让人恢复元气的重要方式,但是,睡眠能够恢复身体上的劳累,对于精神疲劳却不起任何作用,而精神状态却是影响睡眠的关键因素。有睡眠专家认为,75%的睡眠问题都是是由精神问题所导致的。睡眠问题研究专家鲁瓦扬·帕罗拉博士就曾指出:“在疲惫与睡眠的紧密关系中,精神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从事的是自己非常喜欢的工作,即使减少睡眠时间,我们也不会感到十分疲倦。但当我们处境困难,某方面出现危机,因焦虑不安、心神不宁而导致睡眠不佳时,疲劳感会一天比一天加重。”
劳累一天的我们带着不安进入梦乡,身体却没有得到充分放松。如果不缓解精神疲劳,不论睡多久,我们还是会觉得累。要想睡个好觉,就请在睡觉前放松身心,就像伏尔泰所说的:“上帝为了补偿人间诸般烦恼事,给了我们希望和睡眠。”所以,不要把白天遇到的困难留给睡眠解决,大可以把问题留给明天解决。要给自己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今天养精蓄锐睡个好觉,明天所有困难都会迎刃而解。